黄体血肿也叫黄体囊肿

时间:2020-10-3 20:53:45 来源:胰腺囊肿

排卵后卵泡膜层破裂,引起出血,血液潴留在卵泡或黄体腔内形成血肿。正常黄体直径为1.5cm左右,以后转变为白体并在下一个周期的卵泡期自然消退。若黄体内出血量多,则形成黄体血肿,或称黄体内出血,出血性黄体,多为单侧发生,直径一般为4cm,偶可达10cm。黄体血肿被吸收后,形成黄体囊肿。较大的血肿破裂时可出现腹腔内出血,腹痛,腹膜刺激征和阴道流血,不易与宫外孕区别。例如下图:图一黄体,有典型的环状血流。

例如下图二:这个是宫外孕,有较厚的绒毛层,内部有胎芽有原始胎心闪动,还有卵黄囊,这个是比较典型的宫外孕容易区分,还有一部分破裂了的和发育不良或停止发育的宫外孕形态就不规则,不好区分。但是黄体有环状血流,而宫外孕没有。

(一)超声表现根据黄体血肿出血的量和时间不同,声像表现多样化。

1.黄体早期,囊内出血较多时,表现为卵巢内近圆形囊肿,囊壁厚,内壁粗糙,囊内杂乱不均质低回声,回声表现多样化。例如下图:黄体的四维图片,发现囊壁不均匀,薄厚不一。

2.黄体中期,黄体血肿内血液凝固,部分吸收,囊壁变薄而规则,内壁光滑,囊内回声减低,呈粗网状,细网状结构,这个时期的黄体变化较大。

3.黄体晚期,血液吸收后囊肿变小,转变为白体,内部回声呈实质性稍高回声,与周围卵巢组织分界不清,需靠彩超显示其周围环状血流判断。当血液完全吸收后形成黄体囊肿,囊壁变得光滑,囊内无回声,与卵巢其他囊肿难以区分。例如下图:这是个孕7周的黄体结构和血流图。

下图为黄体的血流四维图片:

下图为四维的能量图:

4.彩超表现黄体血肿或黄体囊肿的彩超表现有特征性,在黄体囊近卵巢的髓质部可见一条供应血管,放射状发出分支到黄体囊壁,彩色多普勒或能量多普勒血流图在黄体囊的周围可显示环绕的一圈或半圈血流信号,容易记录到血流频谱,黄体早期或妊娠期黄体血流流速较高,可达20-30cm/s,舒张期成分丰富,血流阻力低,RI值在0.5左右,有时可降至甚至低于0.40。例如下图:

黄体是一个生理性的囊肿,只要有月经的女性每个月都会有黄体的产生和消退,只要月经是规律的,黄体的变化也是非常有规律的。这个和体内的激素有关,主要是受卵巢性激素对下丘脑GnRH和FSH/LH的合成和分泌具有反馈作用。在卵泡期,循环中的雌激素浓度低于pg/ml时,雌激素会抑制下丘脑,垂体的GnRH和FSH、LH分泌(负反馈)。下图为正常卵巢图片。

随着卵泡发育,雌激素水平逐渐升高,负反馈作用逐渐加强,循环中FSH浓度下降;当卵泡发育接近成熟时,卵泡分泌的雌激素达高峰,循环中雌激素浓度≥pg/ml时,刺激下丘脑GnRH和垂体LH、FSH大量释放(正反馈),形成排卵前LH、FSH峰;排卵后,卵巢形成黄体,分泌雌激素和孕激素,两者联合作用使FSH、LH合成和分泌又受到抑制,进而抑制卵泡发育;黄体萎缩时,循环中雌、孕激素下降,两者联合对LH和FSH的抑制作用逐渐解除,LH、FSH回升,卵泡又开始发育,新的卵巢周期开始。上述过程周而复始。若未受孕,卵巢黄体萎缩,子宫内膜失去雌、孕激素的支持而坏死、脱落、出血。可见月经来潮是一个性周期的结束,又是一个新性周期的开始。下图为子宫四维图片

虽然黄体血肿是生理性的,很多人不会出现异常情况,但是他还是有很多不稳定低的危险因素存在,主要有这二种情况:1:直径超过4cm以上的过大的黄体,容易破裂出血,导致女性急腹症,有的则可能发生剧烈难忍的腹痛,为继发黄体内的血管破裂,血液流向腹腔,造成持续性腹痛,严重者可因此发生出血性休克,表现为大汗淋漓、头昏头痛、血压下降、四肢冰冷等,如治疗不及时可危及生命。2:过度运动也会导致过大的黄体扭转,这个发病率不是很高,黄体囊肿出现了扭转的现象,会引起腹部疼痛的产生,也可能会导致腹腔出现感染性病变的产生,甚至会引起阴道流血的症状,有的人不注意合理的治疗,甚至会诱发黄体囊肿破裂的症状。这二种情况都需要急诊手术治疗。

所以在这里熊医生还是要提醒各位女性朋友:大部分都不会出现异常情况,在月经后半期突发下腹部疼痛,起病急骤,下腹突然剧痛,短时间后成为持续性坠痛,可逐渐减轻或又转剧。少数病人可有恶心、呕吐。一般无阴道流血(外出血),内出血严重者可有休克及直肠刺激症状。检查时下腹压痛、反跳痛,妇检后穹隆触痛,宫颈摇举痛。女性无停经史,发病往往在两次月经期中间或月经前期;性交后发病,查尿HCG阴性的,要高度怀疑黄体出了问题。一定要进行超声检查,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以免更大的危险发生。熊鹰主任的电话或,可以咨询妇科及孕期知识,预约四维彩超或找我做彩超。

熊鹰

转载请注明:http://www.bomkm.com/bzzs/13767.html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合作伙伴 | 广告合作 | 服务条款 | 发布优势 | 隐私保护 | 版权申明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