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参与医治
参与医治
什么是参与医治?参与医治是介于外科、内科医治之间的新兴医治方法,包括血管内参与和非血管参与医治。参与放射学(InterventionalRadiology):是在医学影像装备的引导下,以影象诊断学和临床诊断学为基础,结合临床治疗学原理,利用导管、导丝等器材对各种疾病进行诊断及医治的一系列技术的学科。即:在影象医学(DSA、X线、B超、CT、MRI)的引导下,通过经皮穿刺途径或通过人体原有孔道,将特制的导管或器械插至病变部位进行诊断性造影和医治的学科,或组织收集,进行细胞学细菌学及生化检查。简单的讲,参与医治就是不开刀暴露病灶的情况下,在血管、皮肤上作直径几毫米的微小通道,或经人体原有的管道,在影象装备的引导下对病灶局部进行医治的创伤最小的医治的方法。其为现代医学诊疗提供了新的给药途径和手术方法。与传统的给药途径和手术方法相比较,具有更直接有效、更简便微创。
参与放射学是20世纪80年代初传入我国,并迅速发展起来的一门融医学影像学和临床医治于一体的新兴学科,触及人体消化、呼吸、骨科、泌尿、神经、心血管等多个系统疾病的诊断和医治。特别对以往认为不治或难治的病症(各种癌症、心血管疾病),参与开辟了新的医治途径,且简便、安全、创伤小、合并症少、见效快。它是在影象学方法的引导下采取经皮穿刺插管,对患者进行药物灌注、血管栓塞或扩大成形等“非外科手术”方法诊断和医治各种疾病。由于其在疾病诊疗方面具有传统的内、外科学不具有的(具有微创性;可重复性强;定位准确;疗效高、见效快;并发症发生率低;多种技术的联合运用简便易行等)独有特点,在现代医疗诊治领域已迅速确立其重要地位。在年10月国家科委、卫生部、国家医药管理局3大部委联合召开“中国参与医学战略问题研讨会”正式将参与医治列为与内科、外科治疗学不相上下的第三大医治学科,称之为参与医学。
参与放射学的发展与普及,使患者有了更多的康复机会,日趋成为人们选择性医治的首选方法,倍受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