擅长临床研究白癜风的专家 http://www.bdfyy999.com/Photo/mingyifengcai/714.html擅长临床研究白癜风的专家 http://www.bdfyy999.com/Photo/mingyifengcai/714.html
本文字数:字
阅读时间:4-5分钟
曾有人问我:“卵巢·癌会遗传吗?”我也回答了,后来又有人问我,所以想想还是给大家做个科普吧!
对于这个问题,答案是肯定的。遗传性卵巢癌占所有卵巢癌的15-25%左右,遗传性BRCA1/2突变是最常见的遗传性卵巢癌突变形式,将女性的终身卵巢癌患病风险由1.4%升高至15-40%。同时,女性的终身乳腺癌患病风险由12%升高至45-65%。中国卵巢癌患者BRCA突变研究数据显示,中国卵巢癌患者的BRCA1/2突变率可高达28%。
看完了上面这些数据,我们明白了有1/4的卵巢癌患者属于遗传性卵巢癌。同绝大多数遗传性肿瘤一样,遗传性卵巢癌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但外显率降低和表现度变异的现象常见。比如,一级亲属遗传到突变基因的概率是50%,患肿瘤风险常低于50%。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一级亲属包括父母,兄弟姐妹,儿女,有50%的遗传风险;
二级亲属包括祖父母,祖孙儿女,父母的兄弟姐妹,兄弟姐妹的儿女,25%的遗传风险;
三级亲属包括曾祖父母,曾孙,祖父母的兄弟姐妹,父母突变系的兄弟姐妹的儿女,有12.5%的遗传风险。
因此如果您有一位一级亲属为遗传性卵巢癌或者基因检测确诊为BRCA1/2突变携带者,那么您有一半的概率也是BRCA1/2突变携带者,终身患卵巢癌的风险通常低于50%。以此类推。
那么决定是否发病的因素有哪些呢?
通常我们说,决定肿瘤发病的因素有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如生活方式,污染和伤害等),这里涉及到一个著名的肿瘤遗传学理论,Knudson的二次打击学说,即在遗传性肿瘤中,生殖细胞已经携带有一个等位基因突变,出生后再需另一个体细胞性等位基因突变即可形成肿瘤,因此通常遗传性肿瘤发病较早,而散发性肿瘤,需经两次体细胞性等位基因突变才能形成肿瘤,因此发病较晚。
(图片来源于网络)
明白了上述大致的发病风险之后,我们来探讨一下基因检测问题。究竟哪些人需要做BRCA1/2突变基因检测呢?
1.所有的卵巢上皮性癌,输卵管癌,原发性腹膜癌患者;
2.发病年龄≤60岁的三阴性乳腺癌患者;
3.男性乳腺癌患者;
4.一级或二级亲属中存在卵巢上皮性癌/输卵管癌/原发性腹膜癌/发病年龄≤60岁的三阴性乳腺癌/男性乳腺癌;
5.三级亲属中有1个乳腺癌和/或卵巢上皮性癌/输卵管癌/原发性腹膜癌,并且父系(或母系)同侧有≥2个亲属患乳腺癌(至少1个发病年龄≤50岁)和/或卵巢上皮性癌/输卵管癌/原发性腹膜癌;
6.具有血缘关系的亲属中有BRCA1/2基因突变的携带者;
(图片来源于网络)
7.乳腺癌患者,符合以下一个或多个条件:发病年龄≤45岁;发病年龄≤50岁,并且近亲中有至少1个任意年龄的乳腺癌或胰腺癌或前列腺癌(Gleason评分≥7分)患者;单个个体≥2个原发性乳腺癌(双侧肿瘤或同时或异时确诊至少2个明确分开的同侧肿瘤),并且首次发病年龄≤50岁;发病年龄不限,并且近亲中至少有2个为任意年龄的乳腺癌或胰腺癌或前列腺癌(Gleason评分≥7分)患者;发病年龄不限,并且近亲中至少1个卵巢癌/输卵管癌/原发性腹膜癌或诊断年龄≤50岁的乳腺癌患者;发病年龄不限,并且近亲中有1个男性乳腺癌;德裔犹太人血统。
8.高级别前列腺癌(Gleason评分≥7分)或胰腺癌患者,发病年龄不限,家族中至少1个卵巢癌(任何年龄确诊)或≤50岁确诊乳腺癌,或2位乳腺癌或胰腺癌或前列腺癌(Gleason评分≥7分)(任何年龄确诊)亲属;
9.德裔犹太人血统的胰腺癌患者;
10.转移性前列腺癌患者;
11.任何肿瘤类型的肿瘤检测中发现BRCA1/2致病突变。
通常情况下,如果我们根据上述介绍,考虑到自己有可能需要进行遗传检测时,需就诊于专业的妇科肿瘤遗传咨询门诊,医生会进行详细的遗传家系病史采集,询问患病家庭成员的肿瘤病史和手术史等,符合标准时,进一步行相关基因检测。
那么,对于有家族史未患病个体要怎么办?未来要怎么预防,我们能为妇科肿瘤携带者群体做些什么?还请看下期内容!
■往期回顾:
妇科手术后,吃点什么一点通!
肿瘤术后做随访是为了更好的明天
“两癌”不再是中老年专利,发病率趋于年轻化
接种宫颈癌疫苗,不代表获得了“免癌金牌”
排卵期出血:治与不治
也来谈谈子宫内膜癌的保留生育功能治疗
妇产科的“洪水猛兽”——宫外孕
“化疗”并不可怕
先兆流产,别害怕-认识篇先兆流产,别害怕-应对篇
视频
话说什么是生理性卵巢囊肿?
奥司他韦到底能不能吃?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