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高分辨率影像诊断技术的应用,胰腺体尾部肿瘤病例明显增多。胰腺良性或低度恶性肿瘤术后可长期生存,因此患者对术后生活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传统的治疗方法常采取包括脾脏在内的胰体尾部切除,同时牺牲了脾脏的免疫、造血、储血、过滤等功能,增加了并发症。
保留脾脏的腹腔镜胰体尾切除术带来曙光
当前,腹腔镜技术的快速发展和疾病研究的不断深入,疾患的治疗模式已经由过去片面强调彻底清除病灶的传统治疗向“以最小创伤侵袭、最大脏器功能保护、最佳康复效果”多维角度的理念转变。保留脾脏的腹腔镜胰体尾切除术兼具脾脏功能保留及微创的优势,是治疗胰腺体尾部良性或低度恶性肿瘤的理想术式。
全县首例腹腔镜下保留脾脏的胰体尾切除术在我院顺利开展
50岁的曾某因腹痛腹胀于3月7日入住我院消化内科,入院后在检查治疗过程中发现胰腺尾部有1cm大小的肿块及胆囊结石,经过详细的检查治疗及多科室会诊,高度怀疑胰尾部肿瘤可能。3月15日转入肝胆外科治疗,经过科内讨论,一致决定对患者采用创伤更小的腹腔镜方式同时解决胆囊结石和胰尾部肿瘤病变。由于肿瘤位于胰尾,位置不仅深而且在靠近血管交错复杂的脾门,为了安全的保留脾脏还需从胰腺被膜中解剖出潜行的脾动静脉主干,手术出血风险极大,如果脾动静脉意外损伤结扎,脾脏将很可能顺势切除。借助于腹腔镜的放大效应,切割、挑、拨、结扎、缝合每一步都看的真切确实,极大的避免了出血和意外损伤的风险。经过和患者家属充分沟通,决定采用保留脾脏的胰体尾切除术。
3月21日上午,肝胆外科主任王照红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刘权、主治医师聂云贵组成的手术小组,在熟练的腔镜技术基础上,结合近来成熟的胰腺手术经验,整个团队同心并力,协作流畅的完成了手术,手术历经5个小时,堪称完美的实施了我县首例腹腔镜下保留脾脏的胰体尾切除术,以最小创伤方法保留了功能性脾脏,避免了“无辜性脾切除”,并有效解决了胰尾部肿瘤,提高了生活质量,所有人为成功保留了患者的脾脏而欣喜不已。
此例手术的成功开展,体现了我院肝胆人追求卓越、精益求精的医疗技术水平和人文精神,也是对我院院训“施善修德业精自强”最有力的诠释。
△3月21日,全县首例腹腔镜下保留脾脏的胰体尾切除术顺利开展
△术后一周,患者恢复良好,已能下床活动
技术创新、人文关怀---肝胆人一直在努力
肝胆外科主任王照红主任医师介绍,腹腔镜保留脾脏的胰体尾切除术(Kimura法)是考量腹腔镜技术和胰腺外科水平的重要标志。其成功实施需要在灵活度相对较差并缺乏触感反馈的腔镜条件下,实现完整保留走行于胰腺背部沟槽的脾动静脉,操作复杂,技术难度较高,但保留功能性脾脏对于有适应证的患者有着重要意义。
王主任说,最小创伤侵袭、最大脏器功能保护、最佳康复效果一直以来是我院肝胆人持续不断的追求。从传统开腹胆囊切除到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再到腹腔镜保胆取石,从开腹胆道手术到双镜或三镜联合胆道手术再到胆道一期缝合,从开腹肝切除到精准肝切除再到腹腔镜肝切除,从传统胰十二指肠切除到3D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再到腹腔镜保留脾脏的胰体尾切除等,肝胆人一路前行,技术上不断精益求精,文化上不断实现以人为本、以患者利益最大化为目标的卓越追求。
相关链接
腹腔镜保留脾脏的胰体尾切除术适应证:主要是胰体尾部良性或低度恶性病变,病灶远离脾门,未侵及脾动静脉。
包括:胰腺囊肿、浆液性囊腺瘤、粘液性囊腺瘤、神经内分泌肿瘤、胰腺导管内乳头状粘液瘤、胰腺实性假乳头状肿瘤、胰腺创伤、慢性胰腺炎等。
文字:聂云贵
图片:梁建民
微编:陕琴琴
审核:梁雨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