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那天,我跟老陈说:“恢复得很好,可以出院了!”
老陈及家属都是一脸的难以置信,惊讶地问我:“这么快?做完手术还没几天呢!”
是的,就在12天之前,老陈刚接受了一个大手术——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老陈患的是胰头肿瘤,需要手术切除,手术切除范围很大,极有可能引起不良反应,甚至是致命的。
让人欣喜的是,手术很成功,而且老陈术后恢复几乎没有一点波折,无腹痛、无发热,甚至有人感叹:“比一般阑尾术后恢复得还顺利!”
给老陈动手术的,医院院长助理、胃肠胰外科主任牟一平教授。
腹痛3个月竟是胰腺癌
今年63岁的老陈向来身体不错,于是当大约3个月前,右下腹开始隐隐作痛时,他也没有很重视。后来实在疼得难受,医院挂了点滴,可是并没有好转。
接下来的这3个月里,腹痛反复发作,把老陈折腾得够呛,觉睡不好,胃口差了,体力也下降了。
到了8月上旬,医院检查后,医生告诉老陈,考虑慢性阑尾炎。于是老陈在家人的陪伴下匆匆赶到天医就诊。
到天医后,医生安排老陈做了个腹部CT,结果发现胰腺占位。
这可不是慢性阑尾炎这么简单了,考虑到有“癌症之王”胰腺癌的可能,恰巧天医院天台分院后,浙人医专家每周来我院门诊、手术及教学查房,我们便请来了浙人医胃肠胰专家牟一平教授来帮老陈再仔细瞧瞧。
牟一平教授看后,结合患者CT,考虑胰腺癌可能性大,有手术指征。
胰腺癌——“癌中之王”
胰腺癌,因病程短,进展快,治疗效果差,被称为“癌中之王”。近年,全球每年有20万人死于胰腺癌,尤其是发达国家。我国的情况也不容乐观,特别是一些大城市,其发病率不断攀升,大有“赶欧超美”的势头。
胰腺在身体里面很难被发现,因为它躲在身体的右边上腹部的后面角落上,被胃、十二指肠、肾这些器官包绕着,围起来了。所以胰腺癌早期多无明显症状,发现时一般已是中晚期。
而老陈,因慢性阑尾炎反复发作,行CT检查后发现了胰腺占位,可以说是不幸中的万幸。
牟教授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过:在以前,“胰腺癌”三个字往往意味着被判了“死刑”,因为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几乎相等。许多患者动完大刀后,基本与病床为伍,直到去世。现在,随着机器人辅助外科系统和高清腹腔镜的出现,胰腺癌的治疗进入精准微创时代,大大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期。所以,现在胰腺癌患者脸上的笑容也越来越多了。
手术台上一站就是8小时
8月24日,老陈在天医手术室顺利地接受了腹腔镜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开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难度高、很复杂,手术由牟教授亲自主刀,这一天,他带领着整个团队在手术台上一站就是8小时。
手术是在腹腔镜下做的,牟主任在老陈的腹部打5个小孔,每个约1-2cm,其中一个开在肚脐眼上,再通过这些小孔插入摄像镜头和特殊的手术器械,通过观察监视器屏幕,在体内进行操作来完成手术。
术中发现肿瘤位于胰头部,大小约3cm×3cm,质硬,与横结肠系膜粘连紧密,同时发现十二指肠憩室,在术中一并处理。
不到2个半小时,胆囊、部分胰腺、邻近的十二指肠、胆管下段及部分胃切除。
术中将标本及切缘送冰冻,冰冻证实胰腺癌,切缘阴性。
紧接着,在清扫16组淋巴结后,在腹腔镜下完成胰-肠吻合,胆-肠吻合,胃-空肠吻合,整个过程很顺利,时间在5小时左右。
普外科的“珠穆朗玛峰”
其实,多年来,胰腺癌手术一直被喻为普外科的“珠穆朗玛峰”,目前在医院有条件开展这一手术。
牟一平教授,作为我省最顶尖的胃肠胰肿瘤微创外科专家之一,他的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数量和质量已居国际前列。
牟教授经常应邀到全国各地做巡讲,或现场手术演示。最近,第12届亚太腹腔镜与内镜外科学术会议(ELSA)在韩国大邱举行,牟一平团队是唯一胰腺方向受邀团队。
关于胰腺手术,牟主任曾说过,它有这么几大难点:一是胰腺的位置很隐蔽;二是术中涉及分离切除胃、肠、胰、胆等多个解剖结构,须精准解剖分离出各条大血管,细致地切除肿瘤及其周围组织;三是术后要重新建立被分割的器官组织的联系,让它们重新运作,等于是先“破坏”,后“重建”;四是手术后的胰漏、出血、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也很高,特别是胰肠吻合口漏合并出血是最危险的,是致死性的,胰液具有腐蚀性,如果发生胰漏会腐蚀血管引起出血。
传统的开腹手术,患者的整个肚子都要被划开,术后腹部会出现一个长约二三十厘米的“人”字形疤痕。相比之下,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优势很明显,包括创口小、术中失血少、术后疼痛轻、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
大手术小管理
因老陈是我主管,8月24日,我有幸参加手术全程,感触颇多。
主刀医生牟一平教授技术娴熟、解剖精细、动作细腻。
手术从开头到结束,整个过程思路清晰,手术创面始终保持清洁,这离不开止血技术,特别是腔镜下缝扎止血,要有很强大的基本功。
手术需经历胰腺、胆管及胃与肠管吻合,当看到牟主任精细的吻合时,很难想象是在腹腔镜下进行的,很完美!要知道,手术成败就决定于这几个吻合口,也就是这几个吻合口难倒了很多医生。
当然,团队其他专家也个个很厉害。
张人超博士全程神情专注,能迅速体会主刀医生的思路,良好的牵拉,充分的暴露,使主刀得心应手。
金薇薇博士人气也很高,术中哪一个步骤需要什么器械、缝线及病人体位调整都是她安排,专业又好听的声音贯穿手术始终。
“术后三天拔除胃管。”牟教授离开时如是嘱咐。瞧,团队还很注重快速康复学,当然,在我看来,更多的是自信。
这六类人群
建议定期做胰腺CT
目前,老陈恢复得很好,已经出院。
那么,哪些是胰腺癌的高危人群呢?有以下6类!
牟一平教授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这样建议:定期做胰腺CT,并密切 1.慢性胰腺炎患者,尤其是慢性家族性胰腺炎和慢性钙化胰腺炎者。
2.糖尿病患者,尤其是短期内突然出现的糖尿病、不典型性糖尿病、短时间形成胰岛素抵抗型的糖尿病患者。
3.有肿瘤家族史者,特别是有胰腺癌家族史者。
4.短期内不明原因的消瘦、无法解释的上腹和(或)腰背部疼痛。
5.长期吸烟和酗酒者。
6.胰腺良性肿瘤,如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胰腺囊肿患者等。
胃肠胰外科/周喜洋王强陈潇怡小编/邬健
江西白癜风医院白癜风是怎么引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