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病理分析及鉴别诊断初

时间:2017-4-18 8:11:51 来源:胰腺囊肿

作者:韩金霞,韩桂华,王静,孟垂叶(医院)

来源:论著·临床辅助检查

  [摘要]目的:分析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病理肉眼观察、镜检及免疫组化表现,并探讨鉴别诊断方法。方法:收治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患者17例,回顾性分析病理形态及免疫组化临床资料。结果:活检肉眼见肿物直径2.7~13.8cm,平均直径6.5cm,其中12例有完整包膜,5例有部分包膜;光镜下肿瘤组织学表现主要为实性区、囊性区及假乳头区;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肿瘤细胞Vimentin、α-CAT阳性17例,阳性率.0%;CD10、β-catenin阳性14例,阳性率82.4%;PR阳性11例,阳性率64.7%;CK(pan)阳性8例,阳性率47.1%;Syn、CgA阳性3例,阳性率17.6%;S-、EMA及ER均阴性。结论:作为一种胰腺低分化恶性肿瘤类型,实性-假乳头状瘤应根据临床症状、病理形态学改变及免疫组化综合诊断,并与其他肿瘤加以鉴别。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是一种少发胰腺低分化恶性肿瘤,患者临床症状不典型,病理组织学观察过程中易与其他胰腺疾病混淆,误诊率高[1~3];目前其组织来源还不明确,有复发及转移风险[4,5]。年3月~年12月收治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患者17例,回顾性分析病理形态及免疫组化临床资料,分析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病理肉眼观察、镜检及免疫组化表现,并探讨鉴别诊断方法,现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年3月~年12月收治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患者17例,男6例,女13例,年龄15~61岁,平均35.5岁;病程2个月~3年,平均8.7个月。患者中4例无明显症状,7例因腹部疼痛,6例因黄疸入院检查发现。影像学检查显示为低密度界清肿物,不均匀,多为囊实相间影像。按照肿瘤发生部位划分,胰头部3例,胰体部7例,胰尾部7例。

  病理镜检及免疫组化方法:送检手术标本取材后10%福尔马林溶液固定、脱水、包埋、HE染色制片;光学显微镜下进行组织学观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采用一抗包括Vimentin、α-CAT、CD10、β-catenin、PR、CK(pan)、Syn、CgA、S-、EMA及ER等。

  结果

  病理活检:①肉眼观察:活检肉眼见肿物直径2.7~13.8cm,平均直径6.5cm,其中12例有完整包膜,5例有部分包膜,无周围浸润现象,14例囊实性,3例实性,囊性部分内含陈旧性咖啡色液体及絮状物,壁厚0.3~0.5cm,实性部分质软,似鱼肉,灰红灰白。②镜检:光镜下肿物组织学表现主要为实性区、囊性区及假乳头区;实性区镜下可见中等大小肿瘤细胞围绕血管呈片状、巢状排列,边界清楚,细胞及细胞核均呈圆形或椭圆形,胞浆多透明或嗜酸,部分可见核异形及核沟,无核分裂相检及。假乳头区镜下可见肿瘤细胞多层围绕纤维血管排列,以其为中心形成乳头状分支,但表面为单层排列,部分区域有黏液变性、出血、坏死及巨噬细胞积聚,亦有假小梁状上皮细胞改变。而囊性区见下可见部分区域多角形细胞积聚,偶有多核巨噬细胞及胆固醇结晶出现,囊壁多由胶原纤维构成。

  免疫组化: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肿瘤细胞Vimentin、α-CAT阳性17例,阳性率.0%;CD10、β-catenin阳性14例,阳性率82.4%;PR阳性11例,阳性率64.7%;CK(pan)阳性8例,阳性率47.1%;Syn、CgA阳性3例,阳性率17.6%;S-、EMA及ER均阴性。

  讨论

  20世纪60年代,弗兰茨首先报道了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大多数学者认为其属于外分泌肿瘤恶性上皮类型,可能来源于多向分化干细胞,特别是胚胎时期胰腺生殖嵴及神经嵴病变[6~8]。流行病学报道显示[9],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多发于女性,可见于胰腺各部位。

  已有研究证实[10,11],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主要特征改变为多层排列假乳头状结构,伴有囊性区出血坏死。绝大多数有纤维性包膜,光镜下较为明显乳头状瘤细胞排列,远端细胞可见退行性改变,实性区可见疏松网状结构,肿瘤细胞沿血管排列。囊性区异物及泡沫巨噬细聚集明显[12]。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病理诊断需要与以下疾病相鉴别:①胰腺导管内乳头状肿瘤:应注意结合好发人群及影像学检查鉴别,此病多发于伴有胰腺炎反复发作老年男性,可见明显导管扩张及黏液影像[13];②胰腺内分泌性肿瘤:与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极易混淆,冰冻病理切片多不能区分[14];但需要注意此病一般包膜不完整,且无特异肿瘤细胞假乳头排列,可见神经内分泌颗粒,免疫组化结果CgA、Syn多为阳性[15];③胰腺囊腺癌,多见于中青年男性,光镜下可见腺腔、小梁及假乳头改变,无包膜,核分裂、异型普遍[16],CK(pan)阳性率一般超过90%,而β-cateinin阳性率低于30%。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活检肉眼见肿物直径2.7~13.8cm,平均直径6.5cm,其中12例有完整包膜,5例有部分包膜,无周围浸润现象,14例囊实性,3例实性。光镜下肿物组织学表现主要为实性区、囊性区及假乳头区;实性区镜下可见中等大小肿瘤细胞围绕血管呈片状、巢状排列,边界清楚;假乳头区镜下可见肿瘤细胞多层围绕纤维血管排列,以其为中心形成乳头状分支;而囊性区镜下可见部分区域多角形细胞积聚,囊壁多由胶原纤维构成。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肿瘤细胞Vimentin、α-CAT阳性17例,阳性率.0%;CD10、β-catenin阳性14例,阳性率82.4%;PR阳性11例,阳性率64.7%;CK(pan)阳性8例,阳性率47.1%;Syn、CgA阳性3例,阳性率17.6%;S-、EMA及ER均阴性。综上所述,作为一种胰腺低分化恶性肿瘤类型,实性-假乳头状瘤应根据临床症状、病理形态学改变及免疫组化综合诊断,并与其他肿瘤加以鉴别。

  参考文献:

  [1]龙莎,胡萍香,张竞超。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超声表现及临床、病理分析[J].临床超声医学杂志,,12(10):-.

  [2]贲其稳,周琳,钱爱华,等。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例临床荟萃分析[J].胃肠病学,,14(3):-.

  [3]刘英娜,冷冬妮,闵慧。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临床病理分析[J].东南国防医药,,11(2):-.

  [4]杨峰,傅德良,倪泉兴。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诊治现况[J].中华肝胆外科杂志,,14(11):-.

  [5]赵冬梅,付怀平,裴素丽。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临床病理分析[J].医药论坛杂志,,28(12):-.

  [6]周莉,屈重霄,亢姝娇。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临床病理分析[J].实用医技杂志,,15(14):-.

  [7]陈创奇,詹文华,何裕隆,等。胰腺乳头状囊实性肿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及其诊治[J].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9(6):-.

  [8]丁敏,国铮,王晓秋,等。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8例临床病理分析[J].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19(5):-.

  [9]任立群,吕宁,林冬梅,等。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11例临床病理分析[J].诊断病理学杂志,,12(5):-.

  [10]易敏,王嵘,王建国,等。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临床病理观察14例[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17(7):-.

  [11]仲伟霞,宋化着,郭玲玲,等。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研究[J].中华普通外科杂志,,21(4):-.

  [12]姜锦贵,王海,周航波。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8例临床病理分析[J].重庆医学,,40(4):-.

  [13]刘桂杰,李学华,王力,等。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临床特征及手术治疗[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16(8):-.

  [14]王帅,梅丽,武艳。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病理诊断及鉴别诊断[J].中国实验诊断学,,12(4):-.

  [15]刘彤华,刘复生。疑难外科病理诊断与鉴别诊断[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16]白玉雪,周广武,王家顺。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CT诊断与病理分析[J].医学影像学杂志,,18(7):-.

为你寻找最适合的工作,私人定制,我们更专业: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







































郑华国
北京最好白癜风医院治疗偏方

转载请注明:http://www.bomkm.com/jbby/7191.html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合作伙伴 | 广告合作 | 服务条款 | 发布优势 | 隐私保护 | 版权申明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