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老站石围塘申报市级文物
740)this.width=740"border=undefined>
老站吸引了很中医白癜风的治疗多年轻人来拍怀旧写真。
740)this.width=740"border=undefined>
石围塘车站的80米站台建筑和大部分线路设施如今已成了不可多得的文物。陈安摄
锈铁轨、老站台,很多广州摄影发烧友作品中的这类场景大多出自百年老火车站石围塘站,它是广东最早修白癜风最佳治疗方法建的广3铁路的起点站。这个1901年修建的老火车站至今仍是广铁团体货运的主力站,前几年的货运吞吐量雄踞团体亚军,而且是目前中国老火车站保存较完全的一个。昨日,从芳村区得悉,芳村区正为其申报广州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80米木架雨棚庇护旅客1百年
石围塘站位于芳村区石围塘的珠江岸边。车站内,一个样式古朴的木架雨棚非常引人注目。雨棚高约3米长近80米,呈南北向一直延伸至珠江码头边。今年已66岁的车站老职工劳坤玲的祖父和父亲也都曾在石围塘站工作。她说,这个雨棚自建站以来从来没有改变过。很长一段时间芳村与城区之间没有桥,只能摆度过江,出站的旅客沿着遮阳避雨的雨棚直接走进码头。
在旧站台旁,百年前铺设的铁轨仍保留有一段,这段长近3百米的铁轨比如今的铁轨稍细,表面已锈迹斑斑。据介绍,这是机车养护的支线,直到上世纪六十年代,每天仍有火车开到这条支线进行平常保养。
工人为抗日 亲手拆铁轨
石围塘站最初只做客运,1955年开始兼营货运;尔后珠江大桥建成,去佛山的公路日趋畅通,广3铁路由客运为主转为货运为主;1992年3月,该站停止客运业务,单营货运至今。目前该站日均到达380趟车,日均发送100趟车。曾在火车站担负过书记、主任、检票员的曲棉文老人告知,石围塘站在建国早期春节期间,每天有44趟车来往,客流量最高时一天近8万人次。那时每天早上5时30分发车,晚上9时30分收车。当时从广州到佛山地区走陆路只有广3铁路,很多广州市民都到佛山周边购买农产品,回来的时候肩挑手提,甚是热烈。上世纪50年代从广州到佛山的票价是1角8分,从广州到三水则需5角;90年代已分别升为1元和3元。那时的火车票是长5厘米、宽3厘米的粉红色底、黑色字的硬纸票。
石围塘站还有一段革命史。抗战爆发后,工人们昼夜开工,将石围塘至佛山双轨拆去一轨,佛山至三水路轨则全段撤除,令日军没法利用这个珠三角运力大动脉。战后重新铺设,1946年9月全线恢复通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