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案简介:
1.个案的哥哥在年因头痛、头晕,在美国检查发现脑部有肿瘤,并手术治疗。
2.之后个案的妹妹回到台湾,脑部同一部位肿瘤一直复发,并反覆治疗,在台湾医生建议下做VHLgene检测并确诊为vonHippel–Lindau(VHL)disease。
3.个案的哥哥近几年在肾脏脏方面出现问题,并追踪治疗。
4.个案想知道自己是否也有vonHippel–Lindau(VHL)disease;是否为遗传造成?
5.个案目前无与此疾病相关之病变出现
6.个案的家族中无相关之疾病
家族谱
遗传谘询问题讨论:
向个案解释亲属高风险的评估方式,由于家族中致病突变点是已知的,将进行基因检测以评估家族成员的患病风险。个案在接受谘询后,了解到自己家族所带的基因遗传模式及未来对于自身及怀孕可做的预防。并同意进行家族VGH基因突变点的检测。
病因学:
希佩尔-林道症候群是一种少见的家族性疾病,主要的病灶是先天性的毛细血管缺陷瘤(capillaryhamartoma),也就是血管母细胞瘤(hemangioblastomas),可出现在视网膜、小脑、及其他器官;若是只在视网膜发生毛细血管瘤,则称之为希佩尔症(VonHippeldisease)。VHL基因是肿瘤抑制基因,这意味著它使细胞以不受控制的方式生长和分裂过快。若只有一个等位基因上的VHL基因突变,那麽细胞内仍能产生有功能的VHL蛋白,肿瘤也不会发生。因为疾病的产生需要两个等位基因同时突变,所以第二个等位基因必需在体内至少一个细胞内发生突变,这就是所谓的二次突变假说。如果第二个等位基因发生突变,细胞就失去了可以产生功能性VHL蛋白的基因。VHL蛋白的丢失会导致有肿瘤特性的希佩
尔-林道症候群的发生。
遗传性VHL基因突变佔到了80%。而大约20%的病例,是由于基因在生殖细胞(卵子或精子)形成时或在胎儿生长早期发生新的突变所致,这种情况非常罕见,因为在一个细胞中,原先均正常的两个等位基因同时发生突变的机率很低。无论是新的突变还是遗传性突变,前面提及的第二次突变对于肿瘤的发生是不可缺的。
发生率:
约在36,之一的人有VHL。约20%的人患有VHL不具备条件的任何家族病史。
遗传模式: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致病基因为VHL基因,位于第三对染色体3p25.3的位置。
临床表徵:
希佩尔-林道症候群一般在20多岁发作,主要的症状可能有视力模糊、头痛、头昏、小脑症状、肌肉无力、及高血压等。希佩尔-林道症候群的视网膜毛细血管母细胞瘤可出现在视网膜的任何位置,其特徵是有一粗大的供给血管,而血浆会由这些异常血管渗漏,造成视网膜下渗出液累积,随之可能发生牵引性视网膜剥离、玻璃体出血、新生血管型青光眼、及白内障等。
希佩尔-林道症候群是一种进行性的全身疾病,致死原因主要是併发肾细胞癌,其次为脑部血管母细胞瘤,所以一旦确定诊断就需要尽早治疗,一般以手术治疗为主。
诊断:
单一个案(无家族病史)出现两个或以上的疾病特徵
o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视网膜、脊髓或脑血管母细胞瘤或单一血管母细胞瘤在内脏中表现如多发性肾脏或胰脏囊肿
o肾细胞瘤
o肾上腺或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
o少见的内淋巴囊肿瘤附睾乳头状囊腺瘤或阔韧带或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
?有家族病史者,有下列一个或一个以上的症状
o视网膜血管瘤
o脊髓或小脑血管母细胞瘤
o肾上腺或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
o肾细胞瘤
o多发性肾脏和胰脏囊肿
檢測方法突變檢驗檢出率定序分析定序變異~72%缺失/重複分析部分或全部的基因缺失~28%治疗:
对于此症的治疗,目前并没有标准的指引,通常是依据患者出现的临床症状来做症状治疗。兹简述如下
1.中枢神经血管母细胞瘤
-当病兆大或有症状出现时,需移除脑部或脊髓的病变
-有些可以使用血管栓塞法或是加马刀
2.视网膜血管瘤
-大部分的眼科医师会建议要做预防性的治疗,避免视网膜血管瘤的产生以避免失明,治疗方式包括电器烧灼术(diathermy),氙光雷射(xenonlaser),冷冻疗法(cryocoagulation)。效果会因血管瘤的位置、大小、数量而定。目前亦有一些血管生成抑制剂
3.肾细胞癌
-早期手术是治疗最好的策略,也有人尝试射频烧灼术(RadiofrequencyAblation)
-肾细胞癌手术(全保留或部分肾脏保留)
4.嗜铬细胞瘤
-建议手术缺除
5.胰腺囊肿和神经内分泌肿瘤
-胰腺囊肿很常见,通常不会影响内分泌功能,也通常不需手术缺除,但是若有胰脏的神经内分泌肿瘤,则需要考虑治疗
6.其他
-当症状或危及生育能力,需要治疗附睾或阔韧带囊肿。
怎样治愈白癜风最出名的白癜风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