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的话亲人挚爱得了绝症,该不该说实话?很多情况下,我们会选择瞒。“瞒”可以带来默契的安宁,“瞒”来的哀伤也不可挽回。当最后大幕落下,回首过去的选择,究竟有没有对错可言?酷热难当的七月,在堪比春运候车站的急救大厅,母亲丢下行囊,远行了。
我替母亲拭去最后一滴泪水,在心里咂摸它的滋味。
眷恋与不舍,肯定是有的。
兴许还有自责,母亲一直认为疼痛是春节吃多了鱼肚,吃坏了肠胃。
“怎么管不住嘴”,她总这样说。
最多的,应该是疑惑,为什么囊肿可以致命?
那是三月,母亲腹部不适。四月,疼得辗转难眠,中旬确诊胰腺肿瘤,波及肝脏。中医搭着脉不置可否,消化科大夫微笑着反问何须忌口,医院医生掰着手指说最多半年。
胰腺癌治疗,不过三板斧:手术、化疗、放疗,且预后极差。基于一线希望,我们选择了积极治疗;基于母亲善良到柔弱的性格,我们选择了“瞒”。
门诊之前,我先冲进诊室,与医生“沟通”病情。
化疗之后,一头银丝脱落,告诉她“激素”所致。
病床上方,印着一颗硕大的爱心,名曰“病情保护”,不熟悉的医生看了心领神会。
最花心思的是出院小结,我用电脑重新排版,胰腺肿瘤篡改为“囊肿”,还用软件画了一枚公章,这对于在体制内工作一辈子的母亲,应当是极有效的。
果然,母亲拿着小结研读数遍,一时信以为真。
现在想来,瞒,不是一方的善意,而是双方的心照不宣。
前后住进沪粤医院,护士口中有意无意提到的化疗字眼,久未见面的亲人连续踏访,都让母亲疑窦丛生,她渐渐怀疑丈夫,向儿子打探,最后小心翼翼求证学医出身的儿媳,“狡猾”的我们一次次消费着母亲的信任,那份伪造的出院小结更像铁券丹书,让母亲试探性的质疑无功而返。
母亲不再向我求证些什么,与其说她选择了相信,不如说选择了宽容与顺从。她开始欢迎亲朋的来访,与大学同学说就医的不易,与娘家兄弟谈人生的多艰,与电话那头的外婆讲后辈的孝顺。善良的母亲不知道,外婆并不相信囊肿的说辞,含泪收集报纸有关胰腺癌的康复资料,剪得整整齐齐搁在床头。
外婆看的报纸,是母亲定期寄去的。生于南京,居于上海,母亲每天要看《扬子晚报》与《新民晚报》,随着病痛的加剧,“繁星”、“夜光杯”的文章都无法坚持阅读,亦无力再向子侄们转发一些养生偏方和心灵鸡汤的北京看白癜风哪里医院疗效最好最专业的白癜风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