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访专家:中医院普外科主任王捷
文/羊城晚报记者陈辉通讯员梅枚
凶险胰腺癌已成为癌中之王
中医院普外科主任王捷常年都与胰腺癌患者打交道。他介绍说,胰腺癌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目前在世界范围内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我国胰腺癌的年发病率也较20年前大幅升高,每10万人中就有10个胰腺癌患者,广东地区的发病率在全国范围内属于中等水平。由于胰腺癌早期缺乏敏感及特异性的诊断方法,不易被早期发现,而手术的病死率高,预后极差,因此取代肝癌,被称为新的癌中之王。
吸烟酗酒者都属于高危人群
王捷教授介绍,从目前来看,胰腺癌的高危人群主要有以下几类———
(1)慢性胰腺炎,尤其是慢性家族性胰腺炎和慢性钙化性胰腺炎患者;
(2)糖尿病,尤其是短期内突然出现的、不典型的、短时间形成的胰岛素抵抗型糖尿病;
(3)有肿瘤家族史、特别是胰腺癌家族史者;
(4)短期内不明原因的消瘦、无法解释的上腹和或腰背痛;
(5)长期吸烟和酗酒者;
(6)胰腺良性肿瘤,如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胰腺囊肿等。
他特别提到,近几年发病率有明显上升趋势,与国人生活水平提高、饮食结构由原来的以素食为主转向以肉食为主有关系。这就是说,高蛋白、高脂肪饮食也会增加罹患胰腺癌的风险。
胰腺癌最易误诊为慢性胃炎
目前最常见的胰腺癌误诊是将其诊断为慢性胃炎,因为胰腺癌的症状如食欲不振、消化不良、上腹部饱胀不适等症状与胃炎非常相似,而在行胃镜检查时,相当部分胰腺癌病人也有浅表性胃炎。就是这层伪装让胰腺癌继续潜伏下去,发展壮大。但是随着病情进展,类似胃病的症状会逐渐减弱,取而代之的是患者的眼球巩膜发黄,小便颜色变为深黄色、红茶色等,严重时全身皮肤也会发黄,出现胰头癌最突出的症状———无痛性黄疸。胰尾癌则无黄疸出现。
王捷教授说,很多病人都是到出现黄疸才意识到病情的严重,这时才找到肝胆胰腺专科医生。但此时病人大多数已经到了中晚期,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期。
B超+CA检查有利早期发现
目前手术仍是治疗胰腺癌的首选办法,也是唯一可以根治胰腺癌的方式。由于绝大部分患者在确诊胰腺癌时已是晚期,当中仅有15%可以进行手术切除,但预后也并不理想。原因主要有:胰腺癌高度恶性并早期侵袭、转移的肿瘤生物学特性;绝大多数胰腺癌因症状发现较晚使确诊时已为晚期;胰腺的位置较复杂,周围分布着许多重要血管,胰腺癌在这些重要血管的浸润性生长增加了胰腺癌根治术的难度;同时,晚期胰腺癌患者常伴有恶病质和剧烈疼痛,加速了机体的衰弱,降低了手术的耐受能力。
但是,早诊断、早治疗仍是对抗胰腺癌的法宝,早期胰腺癌根治术后,5年生存率可达17%—35%。小于2CM的胰腺癌手术切除率可达97%—99%,5年生存率可达19%—41%。因此,年过40岁的中年人如果经常出现恶心、消化不良等类似胃病的症状,而当做胃病治疗不见效的时候,一定要仔细排查,看看是否胰腺癌找上身了。
王捷教授建议:60岁以上老人和胰腺癌高危人群应每年进行一次B超和肿瘤标志物CA检查,可有利于胰腺癌的早期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