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标题下「医学影像家园」可快速
本着交流学习、公益教育的愿望,我们创办了这个。希望各基层医生可以积极踊跃的参与我们,共同探讨和学习。内容主要包括:医院放射科典型、疑难、罕见病例讨论;英语小讲堂;科研进展和课件荟萃等等。
感谢大家的,欢迎留言交流。
医学影像读片会龙茜[Case1]
病检:神经鞘瘤
[Case2]
病检: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
一、胰腺外分泌性肿瘤
实性假乳头状瘤
?年轻女性多见
?亚洲人和黑人多见
?肿块较大,引起腹痛、腹胀及消化不良
?囊实性肿瘤,低度恶性,生长缓慢
?多有包膜
典型CT表现
?肿瘤多位于胰腺边缘,外生性生长,囊实性
?体积大小不一,2-20cm
?圆形、类圆形或分叶状
?包膜完整,边界清晰
?钙化常见
?瘤内可有出血
?增强实性成分呈渐进式强化,强化程度略低于正常胰腺,包膜强化明显
MRI表现
?肿瘤形态学表现类似CT
?混杂信号肿块
囊性部分: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
实性部分:软组织信号表现,信号多变异
出血部分:T1WI高信号,T2WI呈低信号
?实性成分呈渐进式中等强度强化
?DWI高信号,ADC值较低,有助于鉴别诊断
浆液性囊腺瘤
?1/3患者无临床症状,偶然发现。
?好发于中年女性(2:1),良性病变。
?可发生于胰腺的任何部位。
?病理上分为微囊性(microcysticadenomas)和巨囊性(oligocysticadenomas)。
微囊性囊腺瘤
?肿瘤大小不一(1-20cm),边缘光滑
?切面海绵状或蜂窝状,由无数小囊(1mm-2cm)构成,薄壁
?纤维分隔有不规则的星状瘢痕,日光放射状钙化
?囊内充满透明的水样液体
?水样密度或信号
?无壁或薄壁
?壁和分隔强化
?不侵犯胰周脂肪和器官
?CT-----钙化
?T2WI------微囊和间隔,高信号区伴低信号中心
巨囊性囊腺瘤
?较微囊型少见,多位于胰头
?容易误诊为假囊肿和黏液性囊腺瘤
?生物学行为与微囊型相似,影像表现不同
?单房
?一般2-6cm
?分叶状或类圆形
?囊壁无强化
?壁结节少见,可能为多个小囊融合
?无乳头状突起和钙化
粘液性囊性肿瘤
?好发于中老年女性(9:1)
?临床症状:腹痛、腹部包块或黄疸
?多无慢性胰腺炎及糖尿病史
?潜在恶性或恶性病变
?病理上分腺瘤,交界性或原位癌,腺癌
?85—90%位于胰体尾部
?多较大,平均10cm
?单房或多房,子囊较大
?水样密度或信号,可伴有蛋白或出血致密度或信号不均
?囊壁变化较大,囊壁、壁结节和间隔为低信号,增强后强化
?囊壁不规则,可见壁结节,间隔厚且厚薄不均,出现囊壁和分隔钙化,呈不规则形,?不连续或斑点状(提示恶性)
?胰管扩张少见
?可伴有胰腺炎表现
胰腺粘液性囊腺癌
导管内乳头状粘液瘤(IPMT)
?临床表现可类似于慢性胰腺炎。
?好发于60-70岁,男性多见。
?导管起源、乳头状生长、产生大量粘液,导致进行性胰管扩张。
?病理上分为主胰管型、分支胰管型和混和型。
?生物学行为多样。
主胰管型
?较少见
?主胰管局限性或弥漫性扩张,0.5-1.5cm
?位于胰体尾,其余胰腺区正常
?位于胰头,远端胰管扩张和囊变
分支胰管型
?多位于胰腺钩突和胰尾
?多为葡萄样或分叶状,也可单囊
?与胰管相通,主胰管正常或轻微扩张
混和型
?最多见
?钩突分支胰管+主胰管(多见);体尾部分支胰管(单发或多发)+主胰管
胰腺癌
?胰腺最为常见的恶性肿瘤,占胰腺恶性肿瘤的95%。
?胰腺癌多见于中老年人,男女之比约1.8:1。
?临床上常有腹痛和阻黄表现。
?可发生于胰腺任何部位,但以胰头部最多,占60-70%,胰腺体部次之,尾部更少。
?胰腺导管细胞癌多见,常发生于胰腺头部,胰腺腺泡型腺癌主要发生于胰腺体、尾部。少见的病理学类型还有乳头状腺癌、乳头状囊腺癌、鳞癌和单纯癌。
?多数患者临床化验中Ca显著增高是其较特异的指标。
?肿瘤病灶CT平扫时呈等或稍低密度,
?MR呈稍长T1稍长T2信号,
?病灶内可出现液化坏死,增强扫描呈轻中度强化,低于同期胰腺实质。
?当肿瘤较大时或位于胰胆管附近常出现相应区域远端胰胆管扩张。
?部分胰腺癌可位于胰腺边缘,呈结节样突
?胰腺癌常可侵犯周围脏器及血行、淋巴途径转移。
胰腺癌
二、胰腺内分泌性肿瘤
胰岛细胞瘤
?肿瘤常较小,圆形,直径一般为0.8-1.5cm,10%为多发,10%为恶性,钙化少见
?CT平扫多为等密度,密度类似正常胰腺,胰腺形态和轮廓正常,常不易发现
?增强后早期显著强化—可出现所谓的“纽扣征”,周围的密度高于中央区
?门脉期呈等密度,延迟期部分病灶可稍低
功能性胰岛素细胞瘤
无功能性胰岛细胞瘤
?较大肿块,直径可为3cm~24cm,平均10cm
?密度可均一,等于或低于正常胰腺密度,其内可见液化、坏死区
?20%有结节状钙化
?增强检查:均一或不均一强化
?恶性胰岛细胞瘤:肝转移,局部淋巴结肿大
神经鞘瘤
?好发于20-40岁人群,生长缓慢,多单发,偶见多发。
?呈圆形、类圆形肿块,边缘光滑,常有完整包膜。其中恶性肿瘤较大,可呈分叶状,边缘欠清。
?平扫密度较均匀,增强扫描有不同程度强化;较大肿瘤或恶性肿瘤可发生囊变、坏死。
题目回顾
医学影像读片会(腹部)
赞赏
长按向我转账
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iOS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可通过转账支持。
白癜风诊断天津白癜风专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