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者高帆,医院超声科医师。
患者男,66岁,以发作性晕厥,意识丧失半月为主诉入院。患者半月前无诱因于夜间出现晕厥、意识丧失伴大汗淋漓,无大小便失禁、面色苍白、剧烈头痛、视物模糊、恶心、呕吐、心前区疼痛、焦虑、烦躁,医院,测空腹血糖1.6mmol/L,诊断“低血糖症”,给予对症治疗后,上述症状较前减轻,意识转清,以后症状间断发作3次,均于夜间发作,进食或静脉输液补充葡萄糖后好转。门诊以“低血糖查因”收入我院。入院后超声检查示:胰腺:胰头:18mm,胰体:10mm,胰尾:16mm,胰尾部包膜不光滑,回声不均,结构增粗,可见数个小低回声,其一大小约4x4mm,胰尾背侧可见以一大小约5x6mm低回声,表面不光滑:主胰管显示,内径约3mm,胰尾部胰管内径约3mm。超声诊断:1.胰尾数个小异常回声(不除外多发胰岛细胞瘤)2.胰尾体积稍大,胰尾部回声不均增粗,主胰管显示。
胰岛细胞瘤又称为胰岛细胞腺瘤,是发生在胰岛细胞的肿瘤,临床上比较少见,多数为良性,少数为恶性。好发部位依次为胰体尾部、头部,异位胰腺也可发生。常见于20~50岁。手术治疗效果及预后较好。分为:(1)功能性胰岛细胞瘤:较常见,主要是胰岛素瘤,由β细胞形成。通常瘤体较小既出现明显临床症状,直径大多小于2cm。患有胰岛素瘤的患者临床上伴有典型的Whipple三联征:?自发性周期性低血糖症状及精神神经症状,每天空腹或劳动后发作,?发作时血糖低于2.8mmol/L,?口服或静脉注射葡萄糖后,症状可立即消失;(2)非功能性胰岛细胞瘤:无特异性临床表现,通常体检发现、瘤体长至足够大压迫周围器官引起不适或腹部触及肿块时才就诊,直径最大可超过10cm。超声表现:(1)功能性胰岛细胞瘤:胰头、胰体、胰尾均可见,常见于胰体尾部,一般较小,常小于2cm,圆形,低回声,边界清晰,可见光滑包膜,有或无血流信号;(2)非功能性胰岛细胞瘤:①胰头、胰体、胰尾均可见,多发生在胰体尾部,②瘤体较小时,常呈圆形低回声,内部回声较均匀,即使恶性也不例外;当瘤体中等大小时,常呈圆形、椭圆形,内部回声常不均匀,内可见无回声区,恶性时形态常不规则;当瘤体很大时,常呈分叶状,内部回声不均匀,可见无回声区,最大可超过10cm;③可见包膜,完整或不完整;④后壁回声增强;⑤大多数血供丰富。
鲁豫:胰岛细胞瘤的病理表现:?肉眼观:肿瘤多为单个,体积较小,约1cm~5cm或更大,可重达g,圆形或椭圆形,境界清楚,包膜完整或不完整,色浅灰红或暗红,质软、均质,可继发纤维组织增生、钙化、淀粉或粘液样变性和囊性变。?镜下:瘤细胞排列形式多样,有的呈岛片状排列(似巨大的胰岛)或团块状,有的呈脑回状、梁状、索带状、腺泡和腺管状或呈菊形团样结构,还可呈实性、弥漫、不规则排列及各种结构混合或单独排列。其间为毛细血管,可见多少不等的胶原纤维分隔瘤组织,可有粘液、淀粉样变性、钙化等继发改变。瘤细胞形似胰岛细胞,呈小圆形、短梭形或多角形,形态较一致,细胞核呈圆或椭圆形、短梭形,染色质细颗粒状,可见小核仁,核分裂少见,偶见巨核细胞。胰岛细胞瘤临床上最常见的尾胰岛素瘤,分泌过量的胰岛素释放入血,引起以低血糖为主的一系列症状,患者可呈发作性低血糖昏迷,久之将损害脑组织,发生意识障碍、精神异常等。临床主要表现为低血糖综合征,血浆胰岛素水平升高。低血糖发作常随病程延长而频繁,发作时间延长,程度加重,多伴有身体逐渐肥胖,记忆力、反应力下降。由于胰岛素瘤的临床表现复杂多样,病例少见而常易误诊。
王琦:我们工作中需要注意与这些疾病鉴别:(1)胰腺癌:多为低回声肿块,边界不清,较大时内可见液性暗区,呈浸润性向腹腔内或腹后壁生长,对胰周血管(特别是腹腔动脉和肠系膜上动脉)浸润明显,彩色血流无或极少,也少有钙化。除弥漫型和晚期胰腺癌外,很少有超过10cm。肿块是否浸润性生长、有无局部或远处转移是鉴别的关键。(2)胰腺假性囊肿和囊肿:多为囊性,边界光滑整齐,后方壁回声增强,多为单发,也可多发,较大时压迫周围组织,前者可很大,但一般均有明确的急性胰腺炎史和慢性胰腺炎急性发作史,后者若为先天性者,体积较小,多见于小儿伴有肝、肾等脏器先天多发囊肿改变。(3)囊腺瘤:囊实性病变为主,以囊性为主者,因其囊内回声特别清亮,无合并感染者,加压并震动探头时有颤动感,证明其内含物为粘液和胶冻状物质,而区别于囊实性的胰岛细胞瘤。(4)其他脏器占位:?胃平滑肌瘤:胰腺体尾部与胃肿瘤均在脾静脉前方,且较大胰岛细胞瘤可向前挤压胃后壁,向胃内突起,易误诊为胃平滑肌瘤。饮水后如胃壁的5层结构清晰完整,可证实为胃壁受压;?脾门区肿瘤:胰尾部较大胰岛细胞瘤多挤压脾门区,导致定位困难。脾脏肿瘤与脾脏关系密切,深呼吸时与脾脏同步运动,而胰腺肿块随呼吸移动不明显,深呼吸时与脾脏有相对运动;?左肾上腺区及腹膜后肿瘤:均位于脾静脉后方,而胰腺体尾部肿瘤位于脾静脉前方。
吴刚小结意见:根据各位老师的经验总结,大家需要进一步掌握胰岛细胞瘤的发生、超声表现和鉴别诊断。首先要清楚胰岛细胞瘤在病理系统学及声像图特征。此病发病率低,极易漏诊,其次胰腺的位置较深,易受到患者肥胖体型及胃肠气体干扰的影响,需要在常规检查方法进行改良:饮水:减少肠气干扰,提高图像质量,饮用少量糖水还可预防精神症状出现,同时饮水充盈胃腔,还能仔细观察肿块于胃壁及其周围脏器的关系;改变体位:如显图像不满意,可取坐位、左侧卧位或右侧卧位;清肠:因肠气干扰实在显示不清,可作清肠处理,即睡前服缓泻药物、清晨空肠再查,必要时可采用灌肠、服肠道造影剂等清肠后进一步检查,直至能满意显示胰腺为止;正确调整仪器设置,以不同的频率、深度、动态范围适应不同体型的患者;提高对本病诊断的警觉性。胰岛细胞瘤超声表现无明显特异性,容易漏诊,可做出定位诊断,很难作定性诊断,只能根据临床表现结合其他检查作出提示性诊断。再次需要与胰腺癌、胰腺假性囊肿和囊肿、囊腺瘤、
其他脏器占位的鉴别。
白癜风怎么治白癜风该怎么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