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术与开腹引流术

时间:2018-12-8 17:31:43 来源:胰腺囊肿

张昆鹏贾军红任怀珍张晓愉1

医院肝胆外科,河北邢台

摘要

目的探究CT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术与开腹引流术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继发胰腺周围脓肿(简称胰周脓肿)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年6月至年6月该院收治的SAP继发胰周脓肿患者48例,根据治疗方式分为观察组(25例)和对照组(23例),观察组给予CT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术治疗,对照组给予开腹引流术治疗。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血淀粉酶恢复至正常时间、恢复饮食的时间、症状及体征消失时间、住院总时间、治疗有效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淀粉酶恢复正常时间、恢复饮食时间、症状体征消失时间及总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CT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术治疗SAP继发胰周脓肿的效果较好,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急性胰腺炎;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术;脓肿

中图分类号R.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2--02;doi:10./j.issn.-..12.

急性重症胰腺炎(SAP)患者继发胰腺脓肿是目前导致患者死亡最主要的原因[1]。对于胰腺周围脓肿,既往采取外科手术开腹清除感染坏死组织,但外科手术对患者产生的创伤较大,预后较差[2]。随着医学技术及影像学的发展,应用微创治疗能够明显提高SAP继发胰周脓肿的治愈率、降低病死率[3]。目前CT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是治疗SAP继发胰周脓肿的首选[4]。本研究旨在探究CT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术与开腹引流术治疗SAP继发胰周脓肿的临床疗效。

对象与方法

研究对象

年6至年6月我院收治的SAP继发胰周脓肿患者48例,男25例,女23例;年龄46~68岁,平均(58.43±6.39)岁。根据治疗方式分为观察组(25例)和对照组(23例),观察组男14例,女11例;平均年龄(58.76±6.10)岁;病程2~6w,平均(4.3±0.2)w;对照组男11例,女12例;平均年龄(57.97±7.45)岁,病程3~6w,平均(4.4±0.3)w。诊断标准均符合SAP诊治指南[5];排除胆源性胰腺炎合并胆道梗阻、胰周感染及中毒症状严重等早期需手术引流者、腹腔高压引起多个脏器功能发生障碍者、暴发性胰腺炎手术治疗者。所有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所有操作均符合医学伦理学要求。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治疗方法

手术

所有患者于发病4~5w时进行手术。观察组患者行CT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术:患者术前行常规血常规、凝血功能等检查并评估其全身情况,患者取仰卧位或侧卧位进行穿刺。采用常规薄层CT扫描,了解患者腹腔内部情况,掌握患者穿刺引流的部位,确定最佳穿刺层面、角度、进针点及深度等。所有研究对象进行常规消毒、麻醉后,避开机体重要脏器穿刺进入脓肿,放入导丝,用扩张器延导丝进行扩张,最后放入穿刺引流管,根据患者脓肿的大小和数量放入多根引流管,制造冲洗回路。对照组患者行开腹引流术:术前患者行血常规、凝血功能等生化检查。术中患者暴露腹腔,进腹后探查脓肿所在位置,避开大血管和肠管后清除坏死组织,置入并固定引流管。两组患者置管成功后24h内进行连续滴注冲洗,每4h采用20ml注射器进行手动脉冲式抽吸,避免脱落坏死组织堵塞引流管。记录患者每天冲洗的出入量,每3d评价1次患者的血常规、生化指标,掌握患者脓肿腔的变化情况。

拔管标准

两组符合以下标准后进行拔管:①体温正常;②查体无阳性体征;③血常规正常;④CT证实脓肿消失;⑤引流量减少且连续3d均小于10ml,性质为清亮渗出液。

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血淀粉酶恢复至正常时间、恢复饮食的时间、症状及体征消失时间、住院总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治疗的有效率。疗效评定标准[5],①治愈:临床症状、体征消失,实验室检查指标恢复正常,影像学检查提示胰腺功能恢复正常;②好转:临床症状、体征缓解,但辅助检查显示并发症如感染、炎症、假性脓肿未完全恢复;③无效:临床症状、体征无改善或加重;④死亡:手术治疗无效死亡。有效率=(治愈+好转)/总例数×%。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19.0软件进行t检验、χ2检验及秩和检验。

结果

两组治疗后临床相关指标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血淀粉酶恢复时间、饮食恢复时间、症状及体征缓解时间及总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两组疗效比较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00%(治愈18例、好转5例、无效1例、死亡1例),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6.52%(治愈10例、好转3例、无效5例、死亡5例,P<0.05)。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治疗期间观察组有5例(20.00%)发生并发症,其中有1例发生脓毒症、1例发生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2例腹腔出血、1例胰瘘;对照组有19例(82.61%)发生并发症,其中4例发生脓毒症、3例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6例腹腔出血、6例胰瘘;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χ2=18.,P<0.05)。

讨论

SAP是一种特殊的急性胰腺炎,患者易发生脏器功能障碍,出现假性囊肿、脓肿或坏死等并发症〔6〕。目前对于SPA的发病机制和病因尚未清楚,但患者发病早期可激活患者胰腺腺泡内胰酶,造成胰腺细胞自身溶解,进一步加重机体炎症反应。同时可激活单核巨噬细胞、内皮细胞、中性粒细胞,释放大量细胞因子及炎性介质,导致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AP不仅可引起患者胰腺出血、坏死,还可导致多器官功能障碍、器官衰竭及休克的发生,严重影响患者生命安全〔8〕。研究显示,70%以上患者的发病与酗酒、胆道疾病、暴饮暴食等相关〔9〕。

研究显示,采用在CT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能够准确置管,避免切开腹壁置管的盲目性,术后能够达到良好的冲洗效果,且创口小对患者的内环境影响较小〔10〕。本研究CT引导下经皮穿刺刺置管引流术,主要考虑以下几方面因素:①CT证实坏死灶已经发生液化,有利于充分引流;②脓肿壁形成、液体局限,易于穿刺与冲洗;③患者经历急性炎症期的打击,内部稳态建立,有利于术后恢复。本研究结果说明CT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治疗SPA继发胰周脓肿较开腹引流具有更好的疗效,术后患者恢复更快,且更安全可靠。与既往研究结果一致〔11〕,其主要原因:①CT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具有安全、准确、无创等优势;②能够缓解早期SPA患者因积液、脓肿引起的腹内高压,有利于促进患者恢复〔12〕。

参考文献

1.王华,汪涛,汤礼军,等.超声引导穿刺引流联合胆道镜清创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胰周脓肿〔J〕.复旦学报(医学版),;39(1):-8,.

2.KayarY,ElShobakyM,DanaliogluA,etal.Wernickeencephalopathyinapatientwithsevereacutepancreatitis〔J〕.ActaGastroenterolBelg,;78(1):58-9.

3.钮宏文,朱建明,贺卫,等.穿刺引流预防胰腺假性囊肿的临床经验〔J〕.肝胆胰外科杂志,;26(6):-4.

4.OhHJ,ImSA,LeeJW,etal.RelationshipbetweenmodifiedCTseverityindexandclinicalfeaturesofL-asparaginase-associatedpancreatitisinpediatricacutelymphoblasticleukemia〔J〕.PediatrHematolOncol,;31(7):-55.

5.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胰腺外科学组.急性胰腺炎诊治指南(版)〔J〕.中华消化外科杂志,;14(1):1-5.

6.王鹏程.早期腹腔穿刺引流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疗效观察〔J〕.医学信息,;(30):.

7.赵家慧,王崇高,李福祥,等.经胃镜鼻空肠置管早期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对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血糖等变化的对比研究〔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3(23):-4.

8.ShenX,TongZ,LiW,etal.Infectedretroperitonealpelvicnecrosisinse-vereacutepancreatitis:howcanwemanageit〔J〕?EurJGastroenterolHepatol,;27(4):-54.

9.贺慧.早期腹腔穿刺引流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临床效果分析〔J〕.医学信息,;(19):-4.

10.郑慧瑛,谢于,王瑞玲,等.经腹膜后途径CT引导下穿刺引流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临床分析〔J〕.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17(11):-2.

11.杨耀成,黄耿文,李宜雄,等.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治疗急性胰腺炎合并坏死感染的预后分析〔J〕.肝胆胰外科杂志,;27(2):94-6,99.

12.刘丹,宋彬,黄子星,等.胸部CT表现评估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和预后的价值〔J〕.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44(2):-22.

广州市凌捷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号东塱工业园4栋:







































儿童白癜风
韩志国中国重要影响力年度人物

转载请注明:http://www.bomkm.com/zztx/12146.html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合作伙伴 | 广告合作 | 服务条款 | 发布优势 | 隐私保护 | 版权申明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