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知识ERCP术前MRCP检查的

时间:2017-4-2 5:11:59 来源:胰腺囊肿

点击↑省直三院即可订阅本   胆胰疾病是较常见的一类消化系统疾病,主要包括胆道疾病和胰腺疾病。其中前者主要是指胆总管结石、胆囊结石、胆道炎症、胆管癌等疾病;后者主要是指急慢性胰腺炎、胰腺癌、胰腺分裂症、胰腺假性囊肿等疾病。目前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和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已成为诊断和治疗胆胰疾病的主要手段,而且这两种技术方法已广泛应用于国内外临床工作中。

  ERCP的出现,为胆胰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开创了一条崭新的道路,随着内镜学、影像学技术的的持续发展,ERCP诊疗操作的关键就是胆胰管插管,操作中胆管插管的成功率己不低于90%,但仍有部分患者因为胆胰系统尤其是胆胰管汇合部位变异的解剖情况,使常规胆管插管操作失败,因此胆胰管汇合处解剖结构对胆管插管难易和的操作成败都有很大影响。

  MRCP是一种非侵入性的胆胰管系统成像技术。现在该技术过二十余年的临床运用已逐步发展成比较常用的磁共振水成像技术之一。它可以直观、安全、清晰地显示胆胰系统解剖结构。正由于目前临床上能较为清晰准确获得胆胰管解剖结构,且速度最快、痛苦最小的检查。因此,ERCP术前常规行MRCP检查对胆管插管难度可能有一定预测价值,从而为患者制订最佳诊疗方案有一定积极意义。

临床意义

  掌握胆胰管汇合异常和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的MRCP表现,对胆胰疾病的诊断和ERCP的诊疗操作具有重要意义。

1有利于ERCP术前胰头、壶腹部、乳头区、胰胆管病变的鉴别诊断。2测MRCP图像上胆总管直径、胆胰管汇合角度等措标有助于预测ERCP胆管插管难易程度。正常型,胆胰管汇合角度大、胆总管直径大于0.6cm,有利于胆管插管;而B-P型胆胰管汇合异常、胆胰管汇合角度小、胆总管直径小于于0.4cm、合并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则不利于胆管插管,胆管插管失败的可能性增加。3胆胰管汇合异常与胰、胆系恶性肿瘤的发生关系密切,应引起临床高度重视,胆胰管汇合异常的患者,尤其反复发生胆系及胰腺炎的患者,必要时可进行预防干预性治疗;特别是合并胆囊癌的患者,除了要切除癌变的胆囊,还应行胆胰分流术,避免胆囊切除术后胰液反流入胆管导致继发性胆管癌变。

  总之,随着医学影像学检查设备和成像技术的发展,对胰胆管汇合部的解剖、胰胆管更细微结构的判断日趋精确,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信息。

1/

正常胆胰管汇合解剖。

2/

胆胰管汇合异常。

3/

正常型胆胰管汇合。

4/

P-B型胆胰管汇合异常。(左图为合并胆囊结石,右图为合并胆囊结石胆囊切除术后)

5/

B-P型胆胰管汇合异常。(左图为合并肝门部胆管癌,右图为合并胆囊炎)

6/

分别开口型胆胰管汇合异常。(左图为合并胆囊炎,右图为胆囊切除术后并胆管内微结石)

7/

乳头上型憩室。左图可看到憩室宽颈与肠粘膜相连续,右图为T2WI像,气液平面,可更好显示憩室的信号。

8/

乳头下型憩室。左图可看到憩室宽颈与肠粘膜相连续,伴胆胰管扩张;右图为T2WI像,气液平面。

9/

乳头水平型憩室。左图为为后处理图像,伴胆总管结石,胆管扩张;右图为原始薄层图像,可看到憩室窄颈与肠粘膜相连续。

  我院消化内科及消化内镜中心配备国内先进的内镜设备和技术,在科主任李鸿彬主任医师带领下,开展胆胰疾病的ERCP诊疗操作,以操作技术娴熟、创伤小、并发症少、费用低、治疗效果好而深受广大患者好评。

文/杨雅阁(消化-肿瘤内科)

编辑/冀慧丽 肖婧菁









































焦性没食子酸法
什么药治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http://www.bomkm.com/zztx/7019.html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合作伙伴 | 广告合作 | 服务条款 | 发布优势 | 隐私保护 | 版权申明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