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癌被称为ldquo癌中之王rd

时间:2020-8-19 14:03:24 来源:胰腺囊肿

点击上方“健康者指南”-点击右上角“…”-点击“设为星标”。

胰腺是消化系统中不可或缺的器官,它藏在人体左上腹深处,与肝胆胃肠等器官紧密相连。如果发生病变,很容易与胃肠疾病相混淆,再加上胰腺癌是“癌中之王”,5年生存率仅为5%。因此,胰腺出现一点点风吹草动,都可能令人陷入担忧。

??终于找到甲状腺结节的“元凶”!说来说去:可能就是这4点……??

但现如今,越来越多的人检查出胰腺囊肿,担心发生癌变。那么,胰腺囊肿究竟是什么,它有哪些影响,会不会癌变?

1

胰腺囊肿

有真、假囊肿和囊性肿瘤之分

胰腺囊肿比较常见,是生长在胰腺表面或胰腺内的小液囊,由水或胰腺粘液填充而成。它可单个出现或多个出现,且随年龄增长发病率有所升高。有数据显示,美国70岁以上老人中,约25%患有胰腺囊肿。

但这些患者的胰腺囊肿可能有真有假,也可能是囊性肿瘤。

1真性囊肿

真性囊肿起于胰腺内部,囊肿内壁覆有上皮细胞,常因上腹隐痛、腹部肿块就诊,在年幼或年轻时发现。

真性囊肿包括先天性单纯囊肿、皮样囊肿、潴留囊肿、多囊病等,其体积通常较小,若体积较大则需手术切除,一般不会复发。

2假性囊肿

假性囊肿在临床上最为多见,继发于急慢性胰腺炎或胰腺损伤甚至胰腺癌的并发症,胰腺中血性或炎性渗液外溢,刺激胰腺周围的腹膜,导致纤维组织增生将其包裹。因此,假性囊肿的囊壁是纤维组织,不覆有上皮细胞。

一般来说,如果有过胰腺炎病史,医生能比较容易地诊断出假性囊肿。小的假性囊肿直径不足3cm,大的假性囊肿直径可达15cm,囊液中可能含有较高的淀粉酶和脂肪酶。

这种囊肿虽是假性,却可能引发一系列并发症,如:胰头假性囊肿可侵蚀消化管形成内瘘;胰尾假性囊肿可损害脾动脉诱发腹腔出血;囊肿压迫胆总管可引起阻塞性黄疸;囊肿破裂穿孔可引发急性弥漫性腹膜炎、胰源性腹水、胰源性胸水,严重者甚至引发休克、死亡。

3囊性肿瘤

囊性肿瘤是较少见的肿瘤,但近年来有增多的趋势。

◎浆液性囊性肿瘤多见于60岁以上女性,约占70%,病灶多单发,也可能多发,囊壁光滑,囊液中淀粉酶和脂肪酶含量较低;

◎黏液性囊性肿瘤多发于50~70岁女性,囊液癌胚抗原高;

◎胰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多见于70岁以上人群,囊液含较高淀粉酶。

2

胰腺囊肿有什么症状?

会发生癌变吗?

胰腺长了囊肿,可能会有哪些症状表现?会发生恶变,成为令人惧怕的胰腺癌吗?

1胰腺囊肿的症状

大多数胰腺囊肿患者无症状表现,约20%~30%的患者是由于其他疾病做腹部CT或核磁共振等检查时无意发现的。

也有部分囊肿较大的患者,可能因为囊肿压迫、囊管内和(或)胰管高压等,出现腹痛、腹部包块、消化系统症状,或胰腺实质病变引起内外分泌功能不全等,就诊查出胰腺囊肿。

2胰腺囊肿会癌变吗?

一般来说,大部分胰腺囊肿是良性的,但也有约10%~20%的胰腺囊肿可能发生癌变。

胰腺囊肿的癌变与类型密切相关,在三类胰腺囊肿中,囊性肿瘤有囊性腺瘤和囊腺癌之分,囊腺癌本身就是恶性肿瘤,而部分囊性腺瘤可能恶变成囊腺癌,可以看作是癌前病变。

此外,囊肿大小与恶性程度无关,有研究显示,癌症也可能在较小的病灶中发现,而大的囊肿可能影响胰腺功能或其他组织器官,也需要积极处理。

胰腺囊肿可通过B超、CT、核磁共振等检查发现,其中B超能诊断定位及囊性;CT可诊断囊肿大小、形状、囊性及与邻近器官的关系;核磁共振可帮助判断囊肿内是否有坏死组织和壁结节。

若患有胰腺囊肿,可在5年内监测3次核磁共振,如无明显变化,说明恶变的可能性较小。此外,还可通过CA等肿瘤标志物辅助判断是否发生癌变。

前段时间,《胃肠病学》杂志网络版上也发表了一项新研究,美国一研究小组通过检测囊肿液中的生物标志物——一种名为mAbDas-1的抗体,能以95%的准确率识别出可能癌变的胰腺囊肿。

3

查出胰腺囊肿怎么办?

目前,手术治疗是胰腺囊肿唯一可行的办法,但大部分囊肿可能无关紧要,如囊壁尚未成熟、无严重感染、无全身中毒症状、囊肿较小等,进行影像学检查随访即可。但如果囊肿较大、破裂出血或可能发生癌变等,则需进行手术。

年中国肿瘤年报显示:我国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及死亡率仍呈上升趋势,每年新发癌症病例约为万例,平均每天人,全国每分钟有6人被诊断为癌症。因癌症死亡约万人。

研究证实:中国医学科学院在江苏启东6年研究结果显示,经食盐加硒人群,肝癌发病率减少了35%。无独有偶,美国亚利圣那大学癌症中心10年对照试验表明,每日补硒微克,癌症死亡率下降50%,总发病率下降37%。

大量研究证实,硒可以抑制前列腺癌、结肠癌、肺癌、肝癌、乳腺癌和白血病等多种癌症的发生与发展。

硒能直接作用于癌细胞,是癌细胞的杀伤剂。同时,硒能有效帮助预防癌症,提高抗击癌病的能力,缓解癌症患者痛苦。

“一防”

硒是人体必需微量元素、能提高人体免疫力、防止正常细胞突变成癌细胞,降低发生肿瘤癌症的风险,防止癌变。

“二挡”

硒是唯一可以直接解毒的营养素。硒能够拮抗重金属,避免身体摄入过多的毒素而发生质变,并能够减轻放化疗药物的副作用。

“三护”

硒能安全提升白细胞,保护人体免疫功能不崩溃。癌症病人在接受放化疗过程中,会产生厌食、恶心、呕吐情况,白细胞继续下降,整个免疫系统不堪一击。硒能抑制癌细胞生殖,强固免疫系统,减轻放化疗副作用,同时降低手术后的复发风险。

中国成年人为什么睡不好?

中国近14亿人,有4亿人都睡不好觉。

情况很严重。

按专家建议,成年人应该晚上10-11点睡觉,最迟别超过12点,每天起码要睡7小时。

但一份来自微博的调查数据,揭穿了成年人“睡不好觉”的真相:

90%的人都在主动熬夜,迫于工作性质不得不熬夜的只占10%!

原来很多人睡眠质量差都是“自找”的。不是不能睡,是不想睡。

萧敬腾唱:“夜太美,尽管再危险,总有人黑着眼眶熬着夜。”简直太生动了。

流连在美好而幽静的深夜里,熬夜的危险就抛之脑后了。

中国睡眠医学协会发出急切警告——90%的年轻人猝死、脑溢血、心肌梗塞都与熬夜有关,而超过70%的年轻人有熬夜习惯。

选择熬夜的人,就是在选择慢性自杀。

没到呼吸急促、心跳剧烈、瞳孔涣散的那一刻,每个熬夜的人都觉得自己还年富力强、活力四射。

可真踏进了鬼门关,想把脚往回收,就没那么轻松了。

死神从来都是突然造访,绝不会提前预约。

熬夜是带着仪式感的报复

熬夜是每日仪式,是对辛苦活着的自己的嘉赏,是对不称心的白天的报复。

正如网友

胖罐子胖摔所言:

“越是上班,越想熬夜。”

“多熬一会儿,就多赚一会儿。”

“不愿意睡觉,是不想结束这一天,不敢开始另一天。”

典型的补偿性心理:白天太累,晚上就用牺牲睡眠的方式来犒劳忙碌了一天的自己。

熬夜的人,晚上到底在干啥?

丁香医生发布的《睡眠状况洞察报告》显示:

73%的人熬夜追剧,46%要看小说,聊天的占40%,打游戏有28%。

成年人总是“心口不一”。

嘴上吐槽睡眠不足,也知道睡眠有多重要,身体却很诚实,依然在深夜亢奋,能做到早睡早起的仅有17.5%。

可是报复性熬夜带来的几小时快感,代价未免太高了!

三个月前,刷到一条触目惊心的微博:

博主在停尸房发现了死亡的真相:静悄悄躺在黑暗里的那些尸体,竟有很多是年轻人!

我们总觉得,人老了才会面临生死困局。

谁料想,不痛不痒的熬夜,也能把鲜活年轻的肉体,一下子拽进深不见底的地狱。

人的一生,睡眠占了近1/3的时间,这才是头等大事。

跟谁作对,都别跟自然规律作对。

不好好睡觉的人都怎么样了?

英国伦敦某高校进行了一次睡眠实验,记录了46岁的SarahChalmers在每日睡眠8小时和每日睡眠6小时情况下,容颜的变化。

面色发黄,皱纹增多,肌肤暗沉,头发干枯,眼神无光...

每天少睡2个小时,5天后,衰老10岁。

中国网友不甘示弱,晒出更惊悚的对比照:

17岁小奶狗,熬夜四年后,晋升肥腻大叔。

清纯可爱美少女,常年熬夜后,下巴全是痘,整个人胖了三圈。

有人大半夜刷到这些对比照,吓得赶紧放下手机,关灯睡觉。

但我猜,还有更多的人,惊呼一声,在朋友圈敲下“要惜命”之后,又美滋滋地把手机抱到凌晨三点。

社交网站上,不少年轻人明知熬夜伤身,还要按时来“打猝死卡”。

他们哪知道,有些同龄人,已经从鬼关门前逛了一遭。

夜里三点多,阿楠结束了自己的工作,上床睡觉。

躺下后,整个人突然不对劲了——大脑极度兴奋,一点都不困,心跳飞快,整个人慢慢要飘起来一样。

她试着让自己镇定下来,用尽放松身体的方法,全都没用。

这时,心跳随着恐惧越来越快,她有种不好的预感,马上起床穿衣,抓起钱包身份证逃出门。

坐电梯中,心脏开始剧痛,呼吸困难,后背拔凉,有几秒还失去了意识。

那一刻,她脑子里蹦出父母的面孔:“养育我这么多年,我还没来得及报答啊!”

终于撑到楼下,看到保安后,一下瘫软在他面前,求他拨打。谁知,居然说“派救护车要打”!

给拨过去之后,那边又让打,就这么来来回回耽搁了五六分钟。

蜷缩在地上的时候,她想:“我可能要死了”。

幸好,五分钟之后她逐渐缓过来了,救护车却还没出发!

医院,医生反复叮嘱她:“赶快请假,好好休养。”

这次意外之前,她因为工作忙,已经连续好几晚到三四点才睡。经此一夜,她再也不敢自虐式熬夜了。

(来自阿楠的忠告)

要不是钢铸铁打的身体,永远别觉得,自己比那些在生死线上挣扎过的人,都幸运一点点。

连蔡康永都说了:“别扯了,从来都没有侥幸这回事。”

剥夺睡眠,等于抛弃后半生

变丑,变笨,变胖,掉头发、忘性大、免疫力差、反应迟钝...只是熬夜给身体最初级的报复。

长此以往,会心悸、脑溢血、癌症甚至死亡。

早在7年,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就已经把“熬夜倒班”定义为2A级致癌因素,与高温油炸食品同属一类。

可怕的是,每个人都知道油炸食品致癌,却不觉得熬夜能有多危险。

9年,复旦大学优秀青年教师于娟,幡然醒悟:“回想十年来,自从没有了本科宿舍的熄灯管束,我基本上没有12点之前睡过。”

网聊、BBS灌水、蹦迪、K歌、保龄球、发呆填充了她的个夜晚。当然,还有学习、考研、考GT等各种证书。

但31岁的她,拿到乳腺癌晚期的确诊单时,那些证书和成绩瞬间变成一摞废纸。

她在《生命日记》里深刻忏悔:

若天有定数,我过好我的每一天就是。若天不绝我,那么癌症却真是个警钟。名利权情,没有一样是不辛苦的,却没有一样可以带去。

她在博客上敲下“活着是王道”的标题,给学生、亲人、陌生人,最疼痛的忠告:

一定不要熬夜!

第一,我没有遗传,第二,我体质很好,第三,我刚生完孩子喂了一年的母乳,第四,乳腺癌患者都是45岁以上人群,我却只有31岁!

是啊,她只有31岁,却再也没有机会,向余生请教了。

趁身体还好好的,别作死

于娟的生前不正是每只“夜猫子”的真实写照吗?

仗着年轻力壮,放肆熬夜,以为第二天补个大觉、吃点补品就能满血复活。

为什么不反过来想想,睡眠本身就是一件值得认真的事啊。

于娟去世后10年,熬夜党发明了“朋克养生法”——熬夜敷面膜,可乐泡党参,啤酒加枸杞,蹦迪戴护膝...

一边作死熬夜,一边奋力养生,成了自欺欺人的常态。

脱口秀演员小沈龙有句话耐人寻味:

人,生下来就是一个小棍,随后奋斗拼搏,从十块,一百块,到几百万,添了很多个零。

但是哪一天,小棍倒了,后面再多零,都是白费。

(图片来源于网络)

死亡,很多时候只是几秒钟的事情,甚至来不及回想这辈子做过哪些有意义的事情,生命忽然就走到尽头。

房子、车子、妻子、孩子、家人、朋友,还有和你擦肩而过的美丽世界......转瞬即逝。

这些悲哀,始于熬夜,也终于熬夜。

名主持汪涵长期熬夜,在直播的时候肝疼流鼻血;

创业家李开复熬夜成疾,罹患淋巴癌;

“苹果教父”乔布斯习惯熬夜,死于胰腺癌...

为什么非要花钱受苦去买一个早就明白的教训呢?熬夜真会死人,别再以身试法!

人,要一边努力,还要一边珍惜身体。

活在当下,不是今朝有酒今朝醉,而是懂得惜取眼前人,包括身体还没垮的自己。

现在糟蹋身体,以后总会被身体奴役和折磨的。

好好爱自己,才是王道。

4

做好几件事,胰腺更健康

胰腺具有举足轻重的消化和分泌功能,不管是出现囊肿还是发生癌症,都可能影响健康。保护好胰腺,需要从日常生活中做起。

1增加不可溶性膳食纤维

不可溶性膳食纤维可以促进胃肠蠕动和消化,缩短食物在肠道中停留的时间,减少身体对脂肪的吸收。

而因为大多数脂肪都在胰腺中消化,因此,适当增加不可溶性膳食纤维的摄入,有利于为胰腺减负,保护胰腺健康。

建议日常生活中适当多吃芹菜、韭菜、空心菜、红薯、白萝卜、莲藕、竹笋、玉米等食物。

2避免高脂饮食

长期高脂饮食可能导致过多的甘油三酯在血管、肝脏等组织堆积,引起冠心病、脂肪肝等。

如果甘油三酯堆积在胰腺中,可能在胰酶作用下分解成大量游离脂肪酸,未能与白蛋白结合的游离脂肪酸呈很强的毒性,容易损伤胰腺,引发急性胰腺炎,甚至导致死亡。

3要吃早餐,不暴饮暴食

很多人有不吃早餐的习惯,到了中午或晚上又可能暴饮暴食,这两种习惯都会伤害胰腺。

长期不吃早餐会使胆汁浓度增加,便于细菌繁殖,并促进胆结石的形成,如果发生胆结石梗阻,很容易导致胰液反流,或胆汁进入胰腺,诱发胆源性胰腺炎。

暴饮暴食很可能导致内分泌紊乱,当血脂、血糖急速升高时,胰腺的压力骤增,极易促使胰液分泌过量形成反流。

建议起床半小时或一小时后吃些好消化、有营养的淀粉、蛋白质等食物;平时做到饮食规律,每餐吃七分饱。

4戒烟限酒

烟草中的尼古丁会影响胰腺的分泌功能,久而久之还可能导致胰腺发生癌变。有研究显示,约27%的胰腺癌由吸烟引起。

饮酒过度可促使胰腺分泌大量酶并堆积在胰腺中,诱发慢性胰腺炎,我国70%的慢性胰腺炎患者是长期饮酒造成的,这不仅增加了假性胰腺囊肿的发生机会,也加大了罹患胰腺癌的风险。

戒烟限酒则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胰腺损伤几率,减少胰腺囊肿、胰腺癌等病变的发生。

Q

如果一辈子只买一个保险,应该买什么保险呢?

精算师:重疾险,重疾险,重疾险!!!重要的事情说三遍,理由你也不用再问了,人家王石都说了,保险应该买!没有为什么,就得买!

Q

为什么选择重疾险呢?

精算师:以我在保险公司多年的摸爬滚打,因病致贫的事情见多了,许多家庭为了治病四处借钱、变卖家产。作为一名保险从业者,我越发意识到保险的重要性,特别是重大疾病保险,虽然它不能消除病痛,但可以很大程度上减轻家庭的经济负担。

Q

这么说我也要买一份重疾险咯?

精算师:那必须滴啊,你现在买还比较便宜,年龄越大保费越贵。(小编刚想说为什么呢,精算师哥哥已经抢答了)别问我为什么,原因有三个:第一,重大疾病发病率越来越年轻化,我们公司刚接到两个理赔案例,一起肾功能衰竭,一起心肌梗塞,一个70后一个80后。再告诉你个数字,保险行业重大疾病平均索赔年龄是42岁,而不是我们想象的60或70岁;第二,买得越早越便宜,刚出生的娃娃买最划算,举个栗子:40岁的保费可能是20岁的1.5-2倍,而享受保障的年限反而短了;第三,年龄越小身体越好越容易通过核保,30岁的人可能买70万重疾险不用体检,但是45岁的人可能30万就要体检了,如果想买高一点保额的,查这个查那个,麻烦不说,还不一定能通过。

Q

那买多少保额合适呢?

精算师:我这有一张表,上面详细列举了一些重大疾病所需的治疗费用,现实一点讲,我认为至少要买50万。我一个朋友的太太得了良性脑肿瘤,医院ICU住了两个月,花了70万,听说家里已经开始卖房子了,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是个头。都不敢想象这事要是发生在我身上会怎么样,看病的钱,房子的贷款,小孩上学和家里日常开支,后续康复的钱,真是个无底洞啊。这里一定要和大家澄清一个观念,那就是重大疾病保险绝不仅仅是看病的钱,还要考虑康复护理费用,和家庭收入损失的那部分钱。

重大疾病所需治疗费用一览

▼▼

Q

什么人群最应该买重疾险?

精算师:你认为谁最应该买?肯定是大人,因为大人是家庭的经济支柱。由此,衍生出正确购买保险的顺序:第一,一定是先大人后小孩,小孩出事,我们情感上是很受伤害,但是对经济上没有影响,只要家庭经济支柱健康平安,那这个家存续的来源就不会断,也就有能力继续挣钱给小孩看病。第二,先保障后理财,保险的保障功能一定是第一位的,而且这种风险转嫁功能只有通过保险才能实现,理财储蓄投资,都应该在你购买了充足的保障之后再考虑,而且从精算角度讲保险的本质就是保障,购买保障型保险也最划算,理财型的不建议买,当然有钱任性的除外。

保险咨询请扫描下方

转载请注明:http://www.bomkm.com/bzzs/13346.html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合作伙伴 | 广告合作 | 服务条款 | 发布优势 | 隐私保护 | 版权申明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