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史:患者女,27岁,以发热19天为主诉入院行腹部CT检查:
影像诊断(CT)
1,胰腺体尾部占位性病变,实性假乳头瘤不除外,建议MRI增强,进一步检查
2,描述:胰腺体尾部体积增大,可见斑片状低密度影,较大层面范围约43mm*33mm,平均CT值约42HU,其内可见斑点状高密度影增强,CT三期分别为42HU,56HU,65HU
病理:胰腺实质性乳头瘤
临床表现:腹部包块、腹痛、腹部不适、恶心或呕吐,其他少见的有食欲不佳、体重减轻、低热、腹胀、腹泻等。
通常在因其他原因做超声检查时偶然发现
按照比例的不同又可分为囊性成分为主型、实性成分为主型及囊实性比例相间型三型,其中囊实性比例相间型病例较多
病理:SPTP是由实性区、假乳头区及过渡区组成。
实性区:肿瘤细胞在纤细的血管束周围排列呈团片状;
乳头区:肿瘤细胞围绕纤维血管轴心呈假乳头样,远离血管周围的肿瘤细胞产生退行性变,表现为出血、坏死,大的坏死区可形成囊腔,可见出血及囊性变是肿瘤的一大特点,也是影像诊断的要点
过渡区:该区域肿瘤组织围绕血管形成假菊团形,大部分肿瘤组织呈网状排列,之间形成血窦,类似海绵状血管瘤
影像:
囊实性肿块,依据于两者的成分比例
多数病例不伴有胰管的扩张,少数可伴有胰管扩张
易出血,实性部分及包膜可见钙化
增强表现为肿瘤实性成分在动脉期轻度强化,门静脉期及延迟扫描强化更为明显,但强化程度始终低于或接近正常的胰腺组织,而囊性成分及出血始终不强化,形成所谓的“渐进性强化”征象,此种征象是SPTP的特征性影像学表现(此表现基于SPTP的假乳头结构呈网状形成血窦,为渐进性强化的病理基础)
肿瘤有完整的包膜,呈膨胀性生长,与胰腺分界清晰,包膜延迟强化
r如图:胰头部类圆形囊实性占位,边界较清,其内分隔及包膜见弧形、斑点状钙化。CT增强后动脉期a.实性部分轻度强化,延迟期;b.渐进性强化,囊性部分未见强化。肝内胆管轻度扩张。
讨论: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PTP)是一种罕见的低度恶性肿瘤,多见于青年女性
发病率约占所有胰腺肿瘤的0.13%~2.70%
以往SPTP被认为是一种交界性肿瘤,年WHO将其归类于低度恶性肿瘤
大多数患者术后预后良好,很少转移或复发
鉴别诊断:
(一)胰腺神经内分泌癌:
该肿瘤好发于胰头,边界相对较清晰的类圆形低密度灶??
易合并坏死、钙化。钙化比例较高,可位于病灶中心及边缘部位
肿瘤压迫可致胆总管及胰管的扩张,胰管的扩张常表现为轻度扩张
增强后病灶呈均匀或不均匀性明显强化:动脉期病灶实性部分呈高密度强化,为其较典型的强化方式,提示胰腺内分泌癌是一个富血供肿瘤,门静脉期病灶内对比剂退出,可呈稍高密度等密度或稍低密度与胰腺实质部分差异不大。
(二)胰腺癌
1为乏血供病变,增强后肿瘤强化不明显。
2病变边缘不光整,可侵犯胰、胆管及周围组织器官,致胆总管及主胰管扩张,
发生淋巴结及远处脏器转移。
(三)胰岛细胞瘤
1临床症状多不明显。
2发病年龄较大部分病例可发生囊变,但实性部分为富血供病变,增强后动脉期及门脉期强化程度高于周围正常胰腺实质,与本病的渐进性填充式强化不同。
白殿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